为反制美国对华打压,中国自2023年7月起对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于2024年12月进一步升级为对美全面禁令。这一举措被视为中美贸易摩擦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回应美国在半导体、先进技术等领域的出口限制和关税政策。
根据美国智库“西尔维拉多政策加速器”的数据,2025年1月至7月,美国自中国进口的锗同比骤降40%。目前仅有约26%的锗进口间接来自中国,多数经比利时等国转口。若中国进一步收紧转口渠道,美国锗供应将面临更大压力。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欧美正经历史无前例的供应危机。有交易员表示:“原先能轻松采购100公斤,现在连10公斤都难求。”加拿大某战略金属公司高管亦透露,其已连续六个月未能采购到锗,市场明显“供不应求”。这不禁令人追问:中国对锗的持续限制,究竟对美国军工产业带来多大冲击?
锗作为一种关键战略矿产,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光纤、红外光学与太阳能领域,尤其在军工产业中不可或缺,涉及夜视仪、导弹导引头、卫星传感器等高价值装备。中国供应全球80%以上的锗,因此出口限制对美国军工企业的影响正在不断显现——并非瞬间崩盘,而是通过供应链中断、成本上升与战略脆弱性逐步扩散。
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角度来分析:
供应链出了问题,导致货物供应不上的情况。在2021年到2024年这段时间里,美国进口锗的数量减少了68%。虽然还有一部分锗是通过比利时这些第三方国家转运进来的,但要是中国加强了对锗出口的管理,那供应的缺口还会变得更大。
锗是红外光学设备的核心材料,用于F-35战机、单兵夜视系统和导弹红外导引头。美国国防部报告显示,其军工供应链高度依赖进口,2023财年所有99种短缺材料均非本土生产,其中许多来自中国。例如F-35项目就曾因发现中国产稀土磁铁而停产多月,同类问题极可能蔓延至锗部件,导致关键武器交付延迟。
2025年4月中国进一步限制镝、铽等稀土及磁铁出口,与锗形成叠加效应。这些材料共同用于诸如弗吉尼亚级潜艇(需约9200磅稀土)和“战斧”导弹等系统。
成本上涨与经济压力。
锗价已上涨26%,而经常同步管控的镓价更是飙升150%。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若禁令全面执行,美国GDP可能损失34亿美元,半导体与军工制造业受创最重。洛克希德·马丁等军工巨头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10–20%,海军造船项目(如潜艇制造)也因依赖进口钛和稀土而产能受限。全国仅有一家老旧的钛合金铸造厂可满足部分需求,整体军工合同价格可能被推高,进而加重国防预算压力。
美国政府问责办公室在2025年8月报告中警告,国防工业基础对中国的依赖已成为“重大国家安全风险”,主因承包商无需披露零部件来源,导致供应链能见度低。中国占据全球重稀土加工99%的份额,美国短期内无法替代。
若禁令持续,美国军工产能预计下降5–10%,尤其在雷达、通信等依赖镓/锗元器件的高科技武器领域。与此同时,中国军工产能扩张速度是美国的5–6倍,差距可能继续拉大。美国虽推动“友岸外包”(如与澳大利亚、越南合作),但这些国家精炼能力有限,到2026年仍难以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正通过回收、动用战略储备(锗有储备,镓则无)以及投资本土供应链。如国防部2020年以来投入4.39亿美元以缓解冲击,但新建产能需时数年,无法即时补缺。
中国对锗的出口限制对美国军工企业造成的冲击为中等偏上,虽未导致系统崩溃,但显著暴露出其供应链的“阿喀琉斯之踵”。短期内,依靠库存和转口贸易暂缓压力;长期而言,可能导致武器现代化进程延迟和战略优势削弱。2025年上半年已出现的价格波动与供应链重构。若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盈亚配资-证券公司配资-实盘配资官网-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