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原名陈致通,1920年6月30日诞生于上海,家乡根植于浙江上虞。童年时期,他过得异常艰难,家境贫寒得叮当作响,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更别说上学了。
中学毕业后,家里实在无力负担他的学业,他只能自力更生,独自闯荡社会。那时童工受法律限制,他没法做正经活儿,只能在街头卖报纸,晚上偷偷去饭馆打零工,赚点钱勉强糊口。
1935年,陈述终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练习生,后来升为文员。白天抄文件,晚上伏案苦读高中课本,语文、英语样样学,满脑子都是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冬天寒冷刺骨,他就在煤油灯下苦读,手冻僵了也毫不松懈。
1939年,凭借自学成才,陈述考入上海邮政管理局,成为一名邮务员。工作虽稳定,但他对表演的热情从未减退。
下班后,他奔波于各大剧团,如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中青剧团、邮务工会的雁声剧团等,出演了《放下你的鞭子》《大雷雨》等话剧。
展开剩余84%1942年,陈述开始在专业剧团兼职演出,戏剧圈内渐露头角。抗战胜利后,他在上海戏剧社主演《升官图》《雾重庆》等剧目,正式奠定了自己的戏剧基础。
1948年,他跨入电影圈,先后为文华影片公司和大同电影企业担任特约演员,拍摄了《影迷传》《彩凤双飞》《彩车曲》等影片。在片场,陈述态度认真,和导演探讨角色时丝毫不含糊。
1952年,他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开启职业演员生涯。首部电影《斩断魔爪》中,他饰演潜伏特务,流利的英语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出演《渡江侦察记》时,他饰演阴险狡诈的敌情报处长,精湛演技让观众拍手叫好,还斩获文化部优秀影片个人一等奖。
此后,陈述演艺事业一路攀升,拍摄近40部电影,包括《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经典作品。
他以演反派见长,每次登场都让观众恨得牙痒痒,却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1974年,《渡江侦察记》重拍,他是唯一继续饰演该角色的演员。
陈述精通多门外语,为十余部外国影片配音,低沉磁性的声音极具魅力。1995年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特别荣誉奖,2005年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优秀电影艺术家。
私生活中,陈述与第一任妻子陆维华在剧团相识,两人合作多年,婚后相伴五十余载,育有三子一女,家庭和睦。陆维华是个勤恳朴实的女人,陪他度过艰难时光,极其关心家庭。1991年,陆维华因胆囊炎去世,陈述悲痛欲绝,整日发呆独处。
失去陆维华后,陈述独自生活了几年。
1996年,他与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李波再婚。李波曾在新疆军区歌舞团工作。
两人的缘分要追溯到1989年。那年陈述和演员叶慧贤赴新疆演出,因主办方无力支付报酬而被遗留当地。陈述囊中羞涩,寒风中无助。李波得知后,安排住宿并购买返程车票,陈述感激不尽,誓言李波若来上海必定找他。几年后,李波离婚来到上海,二人渐生情愫。
结婚时,陈述已76岁,子女反对,认为李波年轻且无背景,怀疑她图财。然而,陈述坚持娶她。
他有原则,市中心的房产留给四个子女,自己与李波搬至较偏远的小屋。
2001年,陈述突发脑梗,住进上海瑞金医院,年过八旬的他身体日益衰弱。李波悉心照顾,奔波筹措医药费。
陈述的退休金每月仅1132元,远不足以支付医疗费用。李波甚至考虑出售自己经营的小吃店,那店虽小且生意冷清。她四处借款,忙得嗓子沙哑。
子女们少来医院,偶尔探望也无实质帮助。事迹曝光后,好心人捐款支持,助陈述度过难关。
2006年10月17日,陈述在医院安然辞世,享年86岁。
葬礼上,李波泣不成声,独自整理遗物。陈述离世不久,家中便因徐家汇上影厂附近老房产的归属爆发激烈争执。
该房产是陈述与陆维华多年来的共同居所,对子女感情深厚。
陈述去世后,房产归属成了难题。原配四子女坚持房子应归他们,认为是父母奋斗所得。李波作为合法妻子,认为自己也应有份,毕竟多年来尽心照料。
最初,争执仅限家内,子女们质疑李波婚姻时间短,怀疑她图财;李波反驳自己照顾陈述辛苦,应有相应权益。双方唇枪舌剑,矛盾激化。
事件传出后,媒体介入,家门口聚集众多记者。
调解无果后,双方诉诸法律。子女提交陈述生前花销证明自己贡献;李波提供医院记录,显示其尽心照料。
法庭上争吵激烈,法官提议调解,但无人让步。
最终,李波妥协,同意出售房屋。房款按市价分割,四个子女各得十万元,李波留部分偿还债务和维持生活。
争端终于结束,但亲情也随之破裂。子女拿钱后各自生活,有的搬离上海,有的继续留在本地,基本断绝与李波联系。
李波留守上海,经营小吃店,生意冷清。偶尔有人认出墙上陈述的照片,聊起他的电影故事。
发布于:山东省盈亚配资-证券公司配资-实盘配资官网-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