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美洲市场的大豆采购版图正在悄然变化。从巴西到阿根廷,中国买家的大豆订单源源不断,唯独对美国大豆视若无睹。这一现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德国媒体甚至刊文预言美国世纪即将落幕,不知特朗普看到这样的评论会作何感想?
据贸易商8月23日透露,中国买家近期至少订购了10船阿根廷大豆。这一消息恐怕会让白宫里的特朗普坐立难安。数据显示,中国8月进口大豆总量达到1227.9万吨,环比增长5.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这也是继今年5月创下1390万吨纪录后的第二高单月进口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进口量如此庞大,中国却对美国新季大豆毫无兴趣,这让依赖中国市场的美国豆农们心急如焚。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大豆产业界已多次向特朗普政府施压,希望其采取措施挽回中国客户。特朗普虽曾公开喊话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大豆,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品质相当的情况下,中国更看重贸易伙伴的服务态度。在这方面,美国显然落后于南美竞争对手。 以阿根廷为例,看到巴西通过对华大豆贸易赚得盆满钵满,阿根廷总统米莱果断取消了谷物出口税,使阿根廷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更具价格优势。这一明智之举立即吸引了中国买家的目光。有趣的是,米莱与特朗普相提并论:两人都是政治素人出身,一个曾是商人,一个曾是网红;都持极右翼立场,擅长民粹主义话术。但执政后的政策取向却大相径庭。 米莱虽然政治立场极端,但在经济上却坚持自由贸易原则。他最初寄希望于美国,甚至不惜叫停阿根廷加入金砖国家的进程来讨好美国。但美国的冷漠让他幡然醒悟,转而积极拓展对华贸易,从牛肉到大豆,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更难得的是,米莱深谙市场规律,通过取消出口税等市场化手段提升竞争力,实现了中阿双赢。 反观特朗普,虽然高举民粹主义大旗,经济政策却与民众诉求背道而驰。他迷信关税武器,试图通过加征关税强迫各国就范。这种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不仅收效甚微,更暴露了其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无知。在中美贸易战中,特朗普的关税施压已被证明对中国无效,中国在大豆采购上自然无需看其脸色。美国大豆出口商的困境其实早有征兆。德国汉堡应用科技大学教授施特克尔近期在德媒撰文指出,美国主导的时代正在终结。他列举了美国面临的诸多问题: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科技创新乏力、虚假信息泛滥、社会严重分裂等。施特克尔断言,21世纪将不再是美国世纪,而将成为中国世纪。这一判断或许会让特朗普感到不快,但美国衰退的趋势确实已难以逆转。
发布于:天津市盈亚配资-证券公司配资-实盘配资官网-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