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改革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但具体该如何改革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各国都有不同的声音,芬兰提出废除安理会的“一票否决权”,而美国则提出将常任理事国由五个扩展至八个。那么,这些看似吸引人的改革提案背后,隐藏着哪些复杂的算计呢?
首先,关于废除否决权的话题,其实已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近之所以再次被提上日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多次呼吁改革,强调现有的安理会结构已经难以适应多极化的国际局势,尤其在面对种族灭绝和大规模人道危机时,否决权的滥用往往让安理会陷入瘫痪。二是芬兰总统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要废除否决权,甚至建议将俄罗斯排除出五常,这一提案立即遭到美国和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毕竟,过去这些年,俄罗斯已经使用了超过140次否决权,而美国也用了80多次,这些大国视否决权为至关重要的权力,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虽然英国和法国表面上看起来支持改革,主张如果使用否决权应该向大家解释,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愿意放弃这一特权。
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一直很明确:我们不支持废除否决权。为什么?因为否决权是安理会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而中国作为五常国家中使用否决权最少的一个(总共使用过不到十次),每次都是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或避免不公平决议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中国更关心的是,联合国的改革应先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代表性不足问题。毕竟,非洲至今没有常任理事国,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不能仅仅因为否决权的问题而耽误了其他更为紧迫的改革。
展开剩余53%另一个焦点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扩容问题。美国热衷推动将一些国家纳入常任理事国,但其背后的动机并不单纯。首先,美国提出扩展常任理事国的同时,并没有明确表示要赋予这些新成员否决权。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实质上对全球决策的影响力有限。其次,扩充常任理事国需要修改联合国宪章,而修改宪章需要五常全体同意,并且联合国大会中三分之二的国家支持,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对此,俄罗斯明确批评美国是在通过增加西方国家的代表席位,而忽视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
中国对扩容问题的立场也很明确:如果要扩容,首先要确保非洲国家能够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增加发达国家的席位。最近网上传言“中国已同意五常变八常”,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一直强调,联合国改革应该通过各方共同商讨、共同建设,避免对抗,绝不会轻易同意损害自身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方案。
不过,也有一些积极的进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在上海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研究所也落户上海,这是教科文组织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一类中心。过去这些重要机构大多设在欧美,现在能在中国设立,显示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或许会有更多机构向中国迁移。
总的来说,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具体方案,目前依然没有定论,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中国会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确保改革不会损害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大家在关注这些消息时,也要保持理性思考。
发布于:天津市盈亚配资-证券公司配资-实盘配资官网-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