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大师论道”高质量学科发展学术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举行。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担任。
据范先群院士介绍,研究院将在前沿科研组织模式、体制机制以及临床转化通道等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并聚焦国家重大健康需求,建立“从应用需求到原创技术创新、再到临床落地与产业化”的全链路闭环生态,打通医工融合、数据共享、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壁垒,打造医学人工智能的创新策源地和人才高地,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体系与实践范式。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多所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更名。
5月20日,同济大学举行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行动发展大会,会上,同济大学围绕“工程智能”系统布局的首批五大研究院宣告成立。这五大研究院分别是:工程智能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极端环境建造研究院、自主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航空运输与低空经济研究院。
展开剩余59%这是同济大学落实落细去年发布的《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的又一重要举措,是聚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相关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创新探索。
据悉,同济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系统性建设医学数据存储与计算中心、智慧医学教育中心两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四大特色系统或者平台,即通用医学大模型、医疗数据智能治理系统、医学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平台和智能药物发现与验证系统。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转化”的创新链条,革新智能医学教育体系,升级创新药物研发范式,提升精准医疗服务能力。
重庆医科大学原医学信息学院也在今年更名为人工智能医学学院,并于新增了临床医学(AI医学创新班),首批招生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30人,旨在顺应医学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趋势,培养适应未来医疗需求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在教育界和医疗领域引发广泛关注。
据官网介绍,该学院入选教育部“101计划”建设单位,致力于打造“医学+A1“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拥有全国一流的数智医学创新实践支撑体系和完善的医工融合教学科研体系,建设有覆盖医学人工智能、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大数据、智能感知与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等多个方向的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有国内同类高校最大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汇聚总量超5400万份电子病历的数据资源,有效支撑智慧医疗研究和AI模型训练。
4月12日,全国首家医疗机构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大明宫院区成立。研究院瞄准建立“智慧医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医工管、产学研用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及服务模式,旨在对“互联网+医疗”模式进行创新和推广,形成标准化的临床解决方案及新型服务管理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变革性的前沿方向,医学人工智能正深刻重构全球健康医疗的价值链条,大量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出现必将推动着医学研究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跃迁,并引领医学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型,为全球医学事业提供众多可能的突破。
发布于:重庆市盈亚配资-证券公司配资-实盘配资官网-杠杆股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